伊利探索实践精准扶贫模式用产业带动“伊起小康”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作为行业领军企业,伊利集团积极探索实践“产业基地精准扶贫”,推进脱贫攻坚。6月17日,“伊起小康”脱贫攻坚项目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进行了签约,并同步启动了敕勒川30万头奶牛生态牧场示范项目暨国家奶牛核心育种基地,未来伊利将通过“产业基地精准扶贫”模式打造土默特左旗脱贫样板,全面助力内蒙古脱贫攻坚和农牧业高质量发展。

多年来,伊利集团按照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裁潘刚提出的“党建引领、产业带动、精准发力、全面脱贫”要求,以党建工作引领扶贫工作,结合贫困地区的产业特征,通过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等带动贫困群众拔掉“穷根”,同时积极开展教育扶贫、就业扶持等,“精准滴灌”,脱真贫、真脱贫,努力实现全面脱贫和不返贫的目标。此次土默特左旗脱贫攻坚项目是伊利又一次落地“产业基地精准扶贫”模式、助力地方脱贫攻坚的创新实践。

党建引领促发展 扶贫兴农惠民生

从2019年开始,伊利集团党委组织了10个党支部与土默特左旗10个村党支部签署党建共建协议,围绕产业扶贫兴农、技术扶贫兴农、文化扶贫兴农开展了帮扶与共建。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结对党支部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产业兴农氛围。2020年,伊利集团党委的10个党支部进一步与结对村构建“联建共建体”,整合专业技术智力资源、乡村土地资源、农民劳动力资源,定期组织专家教授为村民进行种养殖等方面的先进实用技术培训,逐步释放乡村发展活力,实现“手拉手”共建、“面对面”提升,扶贫兴农惠民生。

产业带动注活水 源头造血拔“穷根”

2019年,伊利联合产业链供应商共收购青贮30468吨,仅此一项,就为10个结对村农户创造收益约1000万元。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伊利倾力打造的“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项目,预计建成后可提供直接就业岗位约6万个。2020年,伊利又筹划发展养殖业,实施肉牛代养项目,按照500元/头的标准给予补贴,按照市场价进行回购。伊利从源头为脱贫攻坚注入活水,变“输血”为“造血”,让贫困群众彻底拔掉“穷根”。

精准发力求实效 精准施策稳获益

对孩子和未来的关注,是伊利脱贫攻坚精准发力的一个具体体现。伊利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扶贫方案。2020年,伊利投资2000万元,支持金山学校建设,承担土默特左旗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在金山学校的读书费用,实施“伊起·向日葵”行动计划,开展心理辅导和社会实践;投入500万元成立“伊起小康”扶贫公益基金,用于“补短板、强弱项”专项扶贫活动;组织专家团队开展巡回诊疗服务,资助患大病的贫困户,探索建立扶贫公益金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保障机制。

全面脱贫“三步走” 乡村振兴奔小康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伊利将持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贫困户在脱贫的基础上不返贫,进而实现乡村振兴。伊利“产业基地精准扶贫”模式从脱真贫、真脱贫出发,制定了全面脱贫“三步走”策略:近期通过兜底扶贫、健康扶贫等,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中期通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带动大家致富奔小康;长期通过教育扶贫等,实现“扶贫先扶智”,达到可持续的全面脱贫目标。2019年,土默特左旗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从与奶牛养殖相关的工作岗位中获得稳定收入。

土默特左旗的脱贫攻坚,仅仅是伊利“产业基地精准扶贫”模式的一个样板,多年来,伊利深入“三区三州”等贫困地区,在甘肃武威、宁夏吴忠、河北张北、黑龙江林甸等地加大产业布局。在甘肃贫困县武威市凉州区,伊利投资约21亿元建设武威伊利绿色生产及智能制造项目,辐射带动相关产业6000人就业;在宁夏脱贫主战场之一的吴忠,伊利从2010年累计投入超过30亿元建厂,精准帮扶当地6000家养殖户;在国家级贫困县黑龙江林甸,伊利投资约23亿元建设我国东北和华北地区最大的高端液态奶生产基地,年均纳税额近1.8亿元,新增就业约3000人。伊利“产业基地精准扶贫”模式正在让更多地区、更多群众走在致富奔小康的路上。

2020年,伊利开工建设了呼伦贝尔、兴安盟、巴彦淖尔、通辽、乌兰察布等多个产业集群项目,将奶业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为脱贫攻坚注入源头活水,推动实现“伊起小康”。伊利将发挥好企业在脱贫攻坚中的带动作用,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脱贫群众迈向富裕之路。

数据来源:伊利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