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国品牌论坛侧记:在新思想指引下推动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摄

新时代孕育新动力,新供给催生新品牌。

2017年12月22日,由人民日报社主办、以“新时代 新供给 新动力”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品牌论坛在北京开幕。

全国政协副主席马培华在致辞中指出,党的十九大向世界描绘了奋力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壮美图景。品牌强国正成为展现国家综合竞争力、彰显国家文化魅力的重要途径,成为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决胜的重要表现和关键指标。要着力筑牢品牌发展的基石,夯实产品质量,以品牌升级撬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要重视品质消费,以品牌价值提升拉动消费升级;要丰富品牌建设的内涵,培育具有强大包容性和中国特色的品牌文化,树立品牌自信;要善用媒体,加强传播纽带作用,对内对外讲好中国品牌故事,促进中国品牌向世界舞台中央持续迈进。

人民日报社社长杨振武在致辞中表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也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必须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这就需要我们更加注重创新,增加品牌数量;更加注重文化,提升品牌档次;更加注重诚信,擦亮品牌底色;更加注重宣介,扩大品牌影响。

全国政协副主席马培华(左)与人民日报社社长杨振武亲切交谈(《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摄)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郭卫民代表中宣部、国新办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祝贺。他说,品牌是国家竞争力的综合体现,是经济发展的引擎、企业文化的灵魂、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升级的重要方向。推动中国品牌升级强大,需要通过开展更加丰富多元、快速便捷、高效精准、广泛交互的品牌传播,不断增强传播深度、广度和力度。要讲好品牌故事,挖掘文化底蕴;要坚持融合传播,塑造品牌精神;要重视品牌出海,传播中国声音。

“近年来,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品牌影响力逐渐增大。如航天科技、中航工业等企业依靠自主研发,打造了神舟、长征等在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的自主品牌。高铁、核电、特高压等产品品牌已成为国家名片。”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徐福顺说,下一步,国资委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逐步建立健全中央企业品牌培育保护和发展的体制机制。

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刘俊臣介绍,我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商标大国,商标累计注册量达到1700万件,总量占全球的40%。今年前11个月,商标注册申请511万件,同比增长54%,连续16年位居世界第一。今年我国商标申请总量的增量将占到全球增量的80%以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认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商标知识产权增长的主要贡献者,也正逐步成为全球创新和品牌发展方面的引领者”。

“品牌是市场竞争中显性信号和标志,是品质、创新、信誉等隐性信号的集中体现。”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陈钢说,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必须充分发挥品牌的引领作用,大力实施品牌战略。质检总局会同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中国品牌发展战略等重要文件,谋求建立统一协调的推进机制,推动广大企业、社会中介组织、消费者、新媒体等全社会力量,形成品牌建设的合力。

“品牌需要创造,创造要靠创新。”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黄荣表示,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任何一个品牌的诞生都是有目的、有意识创造出来的,而创造品牌必须要靠创新,没有强大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能力就没有创造品牌的基础。企业家是企业创新的主体,也是品牌创造的主体,要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切实发挥企业家在中国品牌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进入新时代,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中国速度到中国质量,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走出国门、享誉世界,在国际市场上成为闪亮的国家名片。

新时代呼唤中国品牌群星灿烂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品牌建设氛围日渐浓厚。

“中国的装备制造业已经上了一个很大的台阶。”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表示,在最好的时代,有了好的基础、好的发展环境,要把强势产业做到世界极致,还需要有“一根筋”精神。徐工的“一根筋”精神体现为“四个坚持不动摇”,即坚持创新驱动不动摇;坚持国际化道路不动摇;坚持打造一流人才队伍不动摇;坚持党的建设,发挥政治优势不动摇。

“中国的品牌要为新时代做出贡献。”青岛啤酒董事长孙明波表示。在他看来,品牌建设需要与时俱进,要有助于国家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转变;要提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要有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提升国家形象,彰显品牌的自信和文化自信。青岛啤酒有信心、有决心做强中国品牌、擦亮中国名牌、助力中国梦想的实现。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这对于中国企业和中国品牌来说也迎来了发展的新时代。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正在走向国际舞台,并逐渐成为中国展示给全世界的一张张亮丽的名片。”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表示,品牌的发展必须夯实品质基础,才能塑造出高品质的品牌。

品牌的原动力来自创新

“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品牌需要有产业使命感和责任感。”沃特玛公司副总裁林伟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已经连续两年排名世界第一位,成为拉动全球产业发展的火车头。 但是,中国新能源汽车想要成为像高铁、核电这样的中国名片还任重道远,“我们要有产业责任感和使命感。抓住产业转型升级的黄金机遇,在新的赛道上发挥中国品牌的力量。”

“建设一个品牌最根本的是创新,确保品牌的青春和活力,必须保持持续的创新。”阳光凯迪集团董事长陈义龙表示,新的时代必然要呼唤伟大的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社会革命。我国及时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向低碳、绿色、生态的方向转变。这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全中国人都知道我做了几十年企业,都是做玻璃。”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表示,国际上对品牌意识看得非常重。“品牌”两个字,一个品,一个牌,关键在“品”,品才有内涵。就是抓好人品、产品、品质、品味这“四品”。

“企业家的创新力就是品牌的原动力。”中国华信能源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蒋春余介绍说, 华信主要进行了企业文化的创立创新、组织体系的创新和经营行业融合发展上的创新,有效推进了华信品牌的提升、加强和发展。

练好质量内功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吕岩松(右一)与出席论坛的嘉宾交流(《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摄)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张首映(左)、秘书长乔永清为《中国品牌 中国故事》新书揭幕(《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摄)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摄)

中国品牌论坛上,“质量”这个词一再被与会嘉宾提起。以提升品质为根本,下大力气做出真正的好产品,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在成为推动品质革命,提供高质量产品的践行者。

国家质检总局原副局长、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理事长刘平均介绍,经过30多年质量管理工作的不断加强,我国产品质量抽查合格率从上世纪80年代的70%稳步提升到现在的90%以上,我国质量总体水平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认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的制造业大国,已占世界制造业比重高达四分之一。中国制造业总规模将长期居世界首位。因此,转向质量强国势在必行。

“我们视品质为企业的铸造根基,坚持用笨办法做产品,把产品做深做细做扎实,在我们看来,打造极致化的产品就是企业对消费者的责任。”小熊电器董事长李一峰说。

“品牌的根还是在做出一流产品。” 格兰仕集团副董事长、总裁梁昭贤表示,格兰仕作为实体企业,坚守39年只做一样事情,即微波炉,如今全球每3台微波炉中就有1台是格兰仕研发生产制造的。在格兰仕的实践当中,高质量意味着高效率、高流通和高技术。

依托品牌,中国中车正加速走出去,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意识到中国高端装备制造的高品质。中国中车副总经济师、企业文化部部长曹钢材表示,为打造高端装备的高端品牌,中车提出了打造受人尊敬的国际化公司的企业品牌愿景:大而强、富而善、新而美。它意味着,让引领未来的新技术服务于更多地区和社会,让人们分享新技术带来的生活的改变。